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57集 傅抱石的国画作品——《雨花台颂》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8-03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傅抱石的国画作品——《雨花台颂》。

赏析】: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前,在雨花台牺牲殉难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达数万人。1958年,画家傅抱石为了纪念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们,创作了国画《雨花台颂》。

《雨花台颂》是以传统的中国笔墨图式来描绘近代革命名迹的一幅经典之作。作品分近、中、远景三个部分。画面中,近景处是遮盖右上角画面的、浓密的松枝;中景是郁郁苍苍的雨花台,画家使用了“点染法”来表现松柏簇拥的场景,呈现出山体的厚重形貌;远景表现了生产建设中的南京新城场景,淡墨渲染,细笔描绘,屋宇、厂房、电线杆、烟囱……特别是画面中表现工业生产的滚滚浓烟,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花台颂》并没有把雨花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刻意描绘,而是以诗意的、内敛的方式来表现,让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深邃朗阔的意境。在一片浓淡相宜的水墨晕染中,画面左侧安排了大面积的留白,渲染的云气和红霞让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壮阔清朗之势。

【画作细节欣赏】:

【雨花英烈精神】: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理想信念在敌人心脏地区开展艰苦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集中殉难地。从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烈士数以万计,他们中许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革命烈士前仆后继地英勇牺牲,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换来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雨花英烈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永不过时的教育意义。

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时代选择,他们中的先行者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残暴以及巴黎和会中国持续受到的屈辱,在迷茫挣扎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要在中国实行社会革命的“根本政治目的”,也因此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雨花英烈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共产党人清澈见底的无限大爱。他们首要在于对党忠诚,矢志不渝,他们用一生的信仰培育忠诚、用严格的纪律维护忠诚、用坚韧的担当检验忠诚;他们一心为了人民谋取幸福,用短暂的人生历程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们又都是有情有义的革命者,至情至性面对家人亲朋,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

雨花英烈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体现对于理想高于天的共产党人的终极考验。牺牲是因为大无畏,大无畏是因为人民。心中有人民,才能去私存公,才能执着信仰,才能不惜生命,才能造就前赴后继的壮烈。因此,他们才能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动摇,在摧残迫害下不妥协;才有在武装斗争中的勇猛,在地下斗争中的坚韧,在铁窗狱中的顽强,在刑场上的壮烈。

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恰是不朽精神的光耀地。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已经无法知晓每一位英烈的姓名,却一定记得住他们的精神特质,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