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93集 王西京创作的国画作品——《西安事变》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12-07 】

/__local/B/85/57/7000B1DC28A202D3F9B1A3E6A59_B6D2D56E_9E094.png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第93集 王西京创作的国画作品——《西安事变》。

https://pics0.baidu.com/feed/8b82b9014a90f603b007c7b875633b12b151ed11.jpeg?token=dca387f26a65a9ecf46392a24bef2068

赏析】: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决定在西安、临潼两地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将军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电报,邀请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12月14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24日上午,各方代表经过反复磋商,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各项主张,西安事变终于获得和平解决。2009年,画家王西京根据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事件,创作了中国画作品《西安事变》。

“兵谏”的所有军事行动都被巧妙地安排在一个视平线内。张学良、杨虎城处在视平线的中心位置。为了表达进深感,在张学良、杨虎城之间有一张桌子。沿着桌子和椅子的斜线上去,聚焦的还是张学良的形象。张、杨身后那位副官看表的动作和背景中的座钟,揭示了这场“兵谏”预定在凌晨5点。“兵谏”军令已下,士兵们在视平线的左端,开始冲向目的地。吊灯垂压在画面的上端,预示了这场“兵谏”的不可预测性。从细节上看,画作中张学良将军一身戎装,左手紧握着电话听筒,右手指向前方,这是发出“兵谏”号令的一瞬,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感觉。而杨虎城将军戴着眼镜,紧锁的眉头和紧抓大衣的右手,反映出他紧绷的情绪。桌面上报纸醒目的大字标题“抗战”“救亡”,既彰显了张、杨二位将军抗日救国的决心,也是画作的点题之笔。

【画作细节欣赏】: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f625eba44a47bd01c4a80d91db378196.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9de72e2046cc4f617a622bb1014d68f6.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8703bc0e2666bfdc124a36731222e56f.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4ef7f22a0dc03081e2a2e7881d6a7353.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afd5ebac6b74e2acb443da58e4738e4f.gif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 “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http://cpc.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5/31/F2004053111085100000.jpg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