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学生工作 > 动态 > 正文

“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网络诈骗常见形式与案例分析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5-26 】


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21年3月1日至3月31日,网络诈骗案高发类型前三名依次为:网络兼职、冒充客服、网络交友。


常见案例分析

1、网络兼职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兼职招聘信息,以“淘宝刷单返现”为诱饵,在网上发布刷淘宝信誉的兼职广告,引诱受害者在其提供的淘宝店拍下某订单,并承诺受害人付完款后,把订单款和佣金一并打回受害者账户,,但事主操作后,不法分子称还要再接着拍才能返还订单款,导致网友上当受骗。

案例:河南的张女士被网上的一则兼职刷单广告所吸引,就是电商付款,请人假冒顾客,通过虚构交易的方式提升网店的销量和排名,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接下来,张女士又支付了743元,买了一个小电器,过了几分钟,60多元佣金到账,这让张女士对刷单赚钱这件事深信不疑。当刷到5万元钱的时候,张女士不想刷了,但是钱又没有返回来。客服说她第一单刷错了,必须再刷,才能把之前的钱返回来。就这样,张女士把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打给了对方,但还是无法提现,这个时候张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而之后,客服就联系不上了。

案例分析:

(1)网络刷单是一种通过虚假宣传,伪造虚假销量,营造虚假信誉的违法行为。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发展势头迅猛,诈骗手段伴随通讯习惯、金融支付手段的改变不断翻新“进化”。在这里我们提示大家提高警惕,凡是兼职刷单刷信誉的,本身就是欺诈行为。

(2)同时不要受高新诱惑,在网上就业求职时也一定擦亮眼睛,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尽量到正规的网站、人才中心、中介机构和政府举办的招聘会应聘,一旦发现被骗,要注意留下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求助。

2、冒充客服

案例: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电话,说其买的纸尿裤查出荧光剂超标,要给其返还双倍赔偿金。根据对方引导,其从支付宝借呗借款13500元,后以申请没有通过为由让其下载小米贷款等APP注册绑定银行卡,从这些APP里贷款还支付宝的借款然后提现到其银行卡里。电话联系中,对方问其要了银行卡号和短信验证码,其给对方说了后发现钱被转走。

案例分析:

(1)正规购物平台不会以链接或二维码的形式退款,即使退款,也要在正规电商平台上按规范操作。凡是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都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先到正规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到原购物网站查看订单状态;

(2)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或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或者客服发来的网址链接,都不要相信,更不要按照对方指示操作;

凡是发送来的退款网站链接及退款二维码,一律不要点开或扫描。

3、网络交友

案例:盐城滨海的沈先生报警称其在某交友平台遭遇诈骗。他在浏览某短视频APP时根据推送的广告下载了一个APP,里面有许多“美女”发消息主动找其聊天。“对方发的定位就在附近,感觉挺真实。”当沈先生想回复的时候,输入框已经被充值提示框挡住。沈先生按照提示充值会员费69元,充值后聊了几分钟,平台又提示需要继续充值139元,继续聊天十分钟,平台又提示需要继续充值,沈先生感觉上当受骗。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通常以恋爱交友的方式取得受害者的信任,然后拉入博彩理财投资的骗局,当自己以为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的时候,殊不知已经进入诈骗分子设置的圈套。诈骗分子常见话术“我不方便视频”、原因在于头像、朋友圈、声音都能伪造,一旦视频就会露出马脚;“你根本不信任我,我们还是分手吧”、当受害人想要收手,诈骗分子习惯用分手作为威胁冲击受害人的心理防线,一旦受害人心软就只能继续“任人宰割”。

(1)网络交友要慎重,要多通过电话、视频等合适对方的身份、见面的一定是骗子;

(2)相识于网络,没有任何现实接触的网友,涉及钱款务必慎重处理;;

(3)相处过程中,如果提及“博彩”“内幕消息”等相关信息,或由投资股票引向投资虚拟币等其他理财项目务必提高警惕。


防骗技巧

面对互联网上的种类繁多的诈骗犯罪活动,如何才能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呢?建议您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避免受骗:

“网络刷单兼职”:“刷单兼职小广告、本金提成拿不到”;

“网络贷款诈骗”:“低息贷款不可靠、验资缴费是圈套”;

“冒充网络客服”:“交易失败能退钱、十个电话九个骗”;

“网络交友诱导”:“网络交友不可靠、诱导投资是陷阱”;

“冒充熟人诈骗”:“亲朋好友要转账、多方确认再帮忙”;

“冒充公检法诈骗”:“侦查办案有程序、安全账户是骗局”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