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成果 > 正文

教学成果《以乡土重构传统:黄河泥用于宋官瓷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4-08-15 】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附件材料

成 果 名 称以乡土重构传统:黄河泥用于宋官瓷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第一完成单位维多利亚vic309官网

主要完成人陈连义

推 荐 序 号 0404

附件目录:

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附查新查重证明)。

二、国家级和省级教学项目。

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四、教学成果校外推广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

五、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

六、省级及以上新闻媒体报道。

七、成果及主要成员获得奖励及荣誉。

八、教材成果。

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附查新查重证明)。

1、成果简介

本项目旨在通过将黄河泥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本地资源融入宋官瓷烧制课程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黄河泥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原料,其在宋官瓷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深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开封本土黄河泥+煤矸石为原料烧制官窑,降低成本50%。利用黄河泥五色泥作釉料烧出原始青瓷、黑定、褐色釉、紫金釉及茶叶沫釉,丰富了开封陶瓷品种。此外,该项目还响应了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通过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项目团队依托河南省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与黄河泥相关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文化浸润,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黄河泥官瓷制作技艺与陶瓷产品设计课程相结合。首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黄河泥的特性及其在官瓷制作中的应用;其次,组织学生参观黄河两岸的陶瓷博物馆和工坊,亲身体验从选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多位资深官瓷工匠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这些内容包括黄河泥的采集、处理,以及在宋官瓷烧制过程中的应用技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艺细节和文化内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黄河泥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特别注重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的澄泥炮制、揉泥、制坯等基本工艺;另一方面,引入了浮雕、高浮雕、镂空等新技法,并大胆尝试使用特殊烧制技术,使作品色泽更加丰富多样。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项目还特别强调了跨学科的教学策略,将历史、艺术、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到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黄河泥制作宋官瓷,更通过对黄河文化的深入学习,增强了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自项目实施以来,已成功开设多期黄河泥宋官瓷烧制课程,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8年获得开封市陈连义示范性工匠创新工作室,2021年获得省级示范性工匠创新工作室,2023年获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深入研究官窑文化,创建非国有博物馆——开封市德庄陶瓷博物馆、维多利亚vic309官网编年文化馆、宋城站官窑精品展示馆暨开封官窑研学基地等展示平台,为弘扬和宣传官窑非遗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的陶瓷制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黄河文化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此外,项目还促进了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也为地方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职业教育的可能性,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1)解决了教学中地域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孤立,学生不了解、不重视、在地文化,以及不能担负弘扬在地文化的使命和职责等情况。

开封处于黄河的中下游,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在本次项目中巧妙的将黄河泥作为宋官瓷中的原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在地黄河文化及宋官瓷,也培养学生传播地域文化的职责。同时,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田野考察、案例研究及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解决了在地文化与专业课程结合单一,课程内容开发不够丰富,学生在学习中过于枯燥等情况。

依托在地黄河资源,不仅仅与宋官瓷相结合开发课程,也开发黄河泥官瓷制作技艺与陶瓷产品设计课程等一系列相关课程,夯实专业基础,拔高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自身情况,在全面化成长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最大化的成长。

(3)解决了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依葫芦画瓢被动实践学习,导致所学知识技能与市场相脱节,课程不能满足就业的问题.

项目中邀请地域内技能大师、企业师傅进课堂。同时,组织学生参观黄河两岸的陶瓷博物馆和工坊,亲身体验从选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教学中学生可掌握从黄河泥采集到烧制一系列的技术,让学生高质量掌握所有技术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与社会的“用”相脱节的问题。

(4)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守旧、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不仅仅是将在地黄河资源和课程进行结合,更是在技艺上进行了创新,将浮雕、高浮雕、镂空等新技法引入项目中,增大作品的创作空间。其次,课程中融入历史、艺术、地理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从而增大学生创新的可能性。

3、成果的创新点

本教学成果的创新体现在材料工艺、教学模式、文化思政三个层面。首先是材料工艺层面,传统陶瓷主要使用以高岭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陶泥烧制而成,但是由于宋官瓷的特殊性,单纯依靠市售的传统陶泥无法达到需要的产品效果,因此项目团队创新性的选择了本地特有、容易获取的黄河泥搭配煤矸石作为原材料进行烧制,可以使材料成本降低50%;由于黄河泥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具有细腻无杂质、沙黏适宜的特点,用黄河泥烧制的官瓷,质地坚硬、细腻,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且黄河泥的多样性也为官瓷的釉色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利用黄河泥的五色泥作釉料,烧出原始青瓷、黑定、褐色釉、紫金釉及茶叶沫釉等多种釉色,极大地丰富了官瓷的品种和表现力。教学模式层面,项目团队依托本地行业、学院现有优势资源,采用“文化浸润、产教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将黄河泥官瓷制作技艺与陶瓷产品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黄河泥的特性及其在官瓷制作中的应用;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聘用行业大师进课堂,用他们多年的经验亲自示范、指导学生对黄河泥的采集、处理,以及在宋官瓷烧制过程中的应用技术等;在授课内容上,依托合作企业与市场需求,以实用商品器型作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样板,使学生经过学习后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同时课堂作业也可以作为产品进行经济转化。在文化思政层面,黄河泥烧制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一技艺,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强调工艺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而黄河泥与官瓷作为开封本地特有的自然与历史产物,二者的结合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感受河南文化、宋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同时由于黄河泥从采集、处理到制瓷烧制,需要经过多到工序,均需耐心仔细应对,这也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且陶瓷制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专注、精益求精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黄河泥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本身并无价值,通过烧制陶瓷却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且黄河泥本身无需添加其他复杂特殊的化工成分,材料绿色环保,对于材料的使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该教学成果在维多利亚vic309官网成功实施推广以来,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深远成效,不仅成为维多利亚vic309官网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典范,同时也在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上注入了强劲动力。

(1)深化黄河文化与北宋官瓷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其中蕴含着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北宋官瓷是开封特有的文化名片。开发黄河泥作为北宋官瓷原料,是黄河文化与北宋官瓷文化的巧妙结合,也是北宋官瓷技艺的创新发展。本教学成果将黄河泥用于宋官瓷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传统的北宋官瓷技艺,更推动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尊重,也促进了北宋官瓷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更好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2)拓宽就业渠道与提升竞争力

该教学成果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依托开封市御品官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展教学实践,根据市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北宋官瓷技艺,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技能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有效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校企合作参与项目实践,获得了宝贵的实习经验和就业机会。这些实践经验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成功实现了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3)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

该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还促进了行业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通过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本校教师与开办该专业的职业院校、行业专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将地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4)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有效提高

该教学成果在近年多次被中央级媒体报道,成为了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和教育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如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 陈连义成功复原北宋官瓷》、中央电视台4套《记住乡愁》《黄河》、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非遗传承人陈连义:传承官窑文化 与时俱进守匠心》等,其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展现出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地方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等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学生们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新技法、新材料,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该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且成效斐然,不仅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黄河文化与开封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家级和省级教学项目。

(一) 团队成员朱芳申报立项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

(一)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二) 团队成员朱芳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立项

四、教学成果校外推广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

(一)开封市御品官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五、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

(一)2020年2月1日,在《陶瓷科学与艺术》发表《传承北宋官窑文化要从认知开始》

(二)2016年10月1日,在《中国陶瓷工业》发表《正器》

(三)2014年8月1日,在《魅力中国》发表《心之力》

(四)2014年11月1日,在《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发表《新时期北宋官瓷之梦想》

(五)2022年11月3日,在《陶瓷科学与艺术》发表《继承是创新陶瓷装饰的根本》

(六)2016年2月1日,在《青春岁月》发表《帝王神韵民族之魂》

(七)2015年10月1日,在《中国民企发展参考》发表《开封官瓷文化溯源》

(八)2023年4月1日,在河南大学出版社主编发表《瓷说中国:宋代官窑源流考》

六、省级及以上新闻媒体报道。

(一)2022年2月,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陈连义成功复原北宋官瓷》

(二)2022年8月,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

(三)2019年12月,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国际频道《黄河》

(四)2022年5月,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非遗传承人陈连义:传承官窑文化 与时俱进守匠心

七、成果及主要成员获得奖励及荣誉。

(一)河南省劳动模范

(二)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证书

(三)政府特殊津贴

(四)2020年,陈连义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五)2021年,陈连义获“河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六)2020年,陈连义作品《国泰民安》在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中部六省文化创意产品联展”金奖

(七)2021年陈连义作品《官窑-焦桐尊》在第一届中国(宝丰)官窑瓷器烧制技艺大赛官窑瓷器烧制技艺组“二等奖”

(八)2021年,陈连义作品《华夏丰碑》在“百工献艺庆百年——河南非遗讲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展览“一等奖”

(九)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华诞)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和平尊)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一)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三界莲花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二)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八方莲花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三)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十方莲花洗)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四)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龙行天下)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五)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四海升平)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六)2020年,陈连义教师工艺品(赞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七)2020年,陈连义教师香炉(到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八)2020年,陈连义教师茶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十九)陈连义获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十)团队成员朱芳获得2023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二十一)团队成员朱芳申报河南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结项证书

(二十二)团队成员朱芳参与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项目获奖

八、教材成果。

(一)2023年11月,《创意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