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企“双元”育人是“双高”建设的必然要求
1.校企“双元”育人是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中国特色”是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首要原则,高职教育办学坚持中国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德育本身具有实践品格,只有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通过环境熏陶、实践培养、困难考验,才能真正让正确的思想成为行动的指南,让道德操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职教育要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就必须走校企“双元”育人的办学道路,在企业实际工作情境中加强德育工作。工学结合,工在企业,学在课堂,只有高职院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2.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型态。人才培育始终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点,是其价值和意义得以实现的根本支撑。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产教融合要以育人为核心,就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此过程中,校企“双元”育人无疑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型态,更是高职教育“坚持产教融合”的重要落脚点。
3.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也证明,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式的教育。加快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积极构建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即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界定
1.在育人主体地位上,强调学校与企业地位的平等。
2.在合作关系上,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在利益诉求上,强调学校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面向“双高”建设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新体系的路径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打造“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面向“双高”建设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新体系,必须把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摆在突出位置。基于“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是适用性较强、可复制程度较高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1+N”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1”即代表高职院校,“N”即代表与高职院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基于“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是建立在“合作育人”的共同愿景基础上,以校企各方共同利益为纽带,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的联合办学模式。在组织架构上,可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院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的办学章程、组织原则和制度体系,同时负责学校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等重大事项的决策。院校管理委员会下设院长及各级管理层,由院长负责院校日常办学和教学事务的决策管理,从而形成制度健全、架构科学、组织完善、管理有力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群,打造契合产业链发展的专业体系。高职院校要树立专业群建设发展理念,以本校优势专业为引领,整合关联专业建设资源,促进专业结构优化、集群化发展;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专业群建设规划和方案,让专业群建设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要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的考察研究,围绕区域重点行业产业布局专业,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3.加强产教一体化课程建构,打造包含“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岗位实习及企业毕业设计”的三段渗透式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树立多元融合的新课程理念。在学校课程方面,进一步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内容和课时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课程结构优化。在企业课程方面,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各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需求,同时组织专业课骨干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共同组建课程设计开发指导委员会,联合开发实践性教学课程。在学生毕业方面,组织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岗位实习及企业毕业设计考核机制,让用人单位来评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促使高职院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
4.推动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建设,打造特色高水平的实践实训双平台体系。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增强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力度。其次要优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功能结构,提高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水平。最后要加强企业实训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24期)
网络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Cp5NGVAOHsp3Do5kJOPl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