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督导研究 > 正文

高校听课制度的实施探讨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在课堂,因此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20世纪80 年代至今,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听课制度,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尤其是“四个回归”教育转变理念的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 高课程教学质量等要求提出后,多元化、常态化的听课制度不断完善并实施。制度要求多元主体进入课堂听课,有学校党政领导、中层领导干部、校院两级教 学督导员、专任教师,赋予各主体相应 的听课比重。同时评价也开始出现多元化要求,不同的听评课主体评价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配以不同 的比重。听评课也渐渐常态化要求,不 仅仅是“开学第一天领导听课忙”,而 要让单独一人,或三两一组的集体听课成为常态。

听评课制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制度,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效果带有一定的双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定消极的一面。我们要把积极的一面作为主要的一面,想方设法地表现出来,减少消极的一面出现。听课中最难控制的因素是人,人往往给听评课带来主观性。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性,减少主观性的负面影响,需要将听课制度细化,明确不同听评课主体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听评课内容,体现听评课的标准的科学性,使听评课的目的均衡发展;听课制度注重引导同行听课教师比较和吸收,重视互相沟通交流学习;确定合理的听课量,如果听课量定得过高会导致教师忙于应付,只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过低也会使教师听课对象单一,难以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反思交流。下面就不同的听评课主体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关注点深入探讨。

建立听课制度:一是通过听课了解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情况,评估教学质量。实施听课制度是了解和监测学习教学计划、制度等执行情况,观察教学运行秩 序,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二 是通过同行听课,促进教学研究、教学 相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无论是教龄30年以上的资深教授,还 是初入行业的年轻博士,都有共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的需要,同行听课就是一座便捷的学习、沟通桥梁;三是将 听课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管理者通过随堂听课督促教师遵循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听课人员对应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三种:一是督导评估取向:二是教学研究取向;三是行政管理取向。不同的听课主体对应不同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同的关注点。

1 督导评估取向

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督导组织,聘有教学督导员开展教学督导活动。听评课是教学督导员必做的一项工作内容,每学期听课少则10~20次,多则20~30次。教学督导听课可以认定是督导评估取向的听课,其目的是检查、监督、评估学习的教学。教学督导员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一方面能够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端正态度,另一方面,教学督导员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能够感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激发其自我发展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他们在听课过程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教师是否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一堂好课,应该是理 论和实际有效结合的。如果学生听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它的实际应用,就更容易接受。比如,学生听到了 齿轮的特点和有关参数,如果学生马上能看到齿轮加工的视频,学生就会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又比如国际金融课程, 教师讲授国际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联系欧元的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讲解,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善于发 现教师的闪光点。推进高校内涵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只有当教师的个体价值得到肯定,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劳动成果得到尊重,他们才可能增 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信心,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整个学校充满和谐、幸福和快乐。就教师个体而言,也许整 体实力与别人比较并不出色,但在某个方面,却是金子。比如有些擅长表达, 有些逻辑思维缜密,有些特别有亲和力。教学督导员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加以整理,加以宣传,加以升华,让每一粒金子都闪闪发光;三是有效地评估并反馈意见。教学督导听课评价表是教学督导员听课评价的指南,但这样的评价标准多考虑课堂教学的共性,不是每一堂课都适用同样的指标来评定。因此, 评估有标准,不能唯标准。督导员在听 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沟通时,督导员对教师的优点要表扬,缺点与不足多以建议的方式提出,切忌“你这样不好,你应该这样安排……”的指责性评价,共同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2 教学研究取向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律可遵循的,作为技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教学艺术的基础是教学科学性和教学的技术性,是教学的高端理想境界。不是每个课堂都能走出“教育家”,但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得以成长的土壤。 离开了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同行听课是一个学习、交流、促进、检查、提升的过程。听课制度中的专任教师互听课或同行听课可以认定为是教学研究取向的听课,旨在通过教师间听课、讨论、研究,促进任课教师自我分析,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教师同行听课要关注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的能力。比如一节课的各部分组成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恰当;教师能否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教师所用 PPT是否层次分明、效果直观,是否配合使用恰当的板书;观察课堂气氛,教师是否能够以激情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观察教师的教学细节。比如教师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掌心向上请学生回答问题等举动,透露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这些往往都是青年教师不太注意或浪费的潜在的教育资源;三是听课后要反思、总结,评价和自我评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听课后要认真品悟所听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品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理,校正自己的教法。思考自己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

3 行政管理取向

课堂犹如一面镜子,是学校教学最真实的实际,它可以映照出学校的方方面面,是各种实际的集中展现。管好了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就管好了教学。课堂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着眼点,听课是管理的有效途径。

随着本科教学工作回归的呼声,各高校的听课制度中增加了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中层领导干部听课的要求,每学期少则2~3次,多则8~10次,将行政听课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认定为行政管理取向的听课。

学校立足人才培养,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校领导和中层领导干部进课堂是密切联系师生、听取师生意见、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党政领导听课评课需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关注教师个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 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等素质现状,就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气氛在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中层领导干部从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 (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机制与模式等)观察,了解、搜集和记录有关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条件)以及师生对本课程教学乃至其他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及有关学院(部)。寻找原因,为改进学校管理提供依据。行政管理取向听课重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工作。

总而言之,高校的听评课制度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听课主体,偏向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关注点各不相同。听课制度要落到实处并真正地、全面地发挥听课的功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持续执行,逐渐营造出浓厚的听评课氛围,让全体成员养成良好的听评课习惯,才能实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下一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