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空间 > 红色经典 > 正文

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大学生做起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3-13 | 作者:周鹏宇 史 宁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就是文化,文化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素,是引导社会风气、启蒙社会思想的重要根源。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应该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政工作要有新认识、新发展,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大学生主动承担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文化自觉是指整个民族对其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构建。简单来说,文化自觉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创新以及文化比较。可以说,文化自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意识,而文化自信则指的是一种信心、一种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象征,是民族、国家以及个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可、肯定与相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对自身文化保持高度的自觉,对文化具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文化自觉的明确态度,才能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从而踏实地朝目标前进。同时,建立文化自信也必然会进一步启发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只有对文化自觉高度坚持,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只有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可以升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事实上就是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民族自觉会首先展现在文化自觉上,而民族自信最后也会显示在文化自信上。

当代大学生存在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

在当前全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化传播渠道逐渐增多,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这为当代大学生实现文化追随以及文化坚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第一,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不认同。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我国主流文化。但在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很多非主流文化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崇拜。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表示认可,但却无法按照主流文化的要求去践行,这就造成了其行为上对主流文化的不认同。第二,一些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失。我国以往的教育主要是学习专业的课本知识,忽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及传承,导致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化修养不足。比如,当前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趋之若鹜,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渐冷淡、漠视。第三,一些大学生对外来文化认知不足。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文化审视的能力,对西方文化进行盲目的推崇和追逐。很多人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读懂外语文章,却很难读懂、看懂中国的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第四,一些大学生缺乏文化践行自觉性。当代大学生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文化,并不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和研究。大学生学习主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学业,那么并不是真正接受和传承主流文化、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自身修养的不足以及教育方式的偏差,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足。比如,一些大学生根本没有看过中国的经典名著,更别提“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这种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漠视的行为,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冷淡。而文化自信建立的根本条件就是文化情感,缺乏文化情感的大学生无法正视传统文化,也无法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于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精神的冲击。选择的日趋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价值取向的偏移,而当代大学生文化建设的薄弱更是加剧了其文化思想上盲从、跟风等行为,导致大学生道德行为不符合主流文化要求。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却无法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更遑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强了。

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文化建设,而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应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主流文化的导向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华,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导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方向的确立,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明确主流文化,从而自觉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

第二,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瑰宝,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中,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应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树立,从而达到培育的目的。各种社团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文化交流辩论会以及各种传统文化展示等,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举例而言,北方工业大学自2012年起举办“文化庙会”活动,设置文化体验区,进行书法、剪纸、猜字谜、制作风车、制作中国结,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对迎联、诗词对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一位参与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四,大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一方面,在鱼龙混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文化辨别力、区分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选择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地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要理性对待、吸收、借鉴并使用。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身优良的文化素养,为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